本書(shū)收錄了野外較常用作野菜的植物500 種,主要包括有文獻記載可大量食用的植物、據現代研究證實(shí)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藥的植物等。每一種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識別特征的彩色照片,并對植物的別名、學(xué)名、科屬、識別特征、分布及生境、營(yíng)養及藥用功效、食用部位及方法、毒性等信息進(jìn)行了簡(jiǎn)要的文字描述,并在圖片上做了說(shuō)明。 本書(shū)內容按照野外觀(guān)察植物的順序進(jìn)行編排,首先按照讀者對...
本書(shū)名中野菜泛指一切野外生長(cháng)的植物,編寫(xiě)本書(shū)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讀者在野外快速識別植物。為了增加本書(shū)的實(shí)用性,編著(zhù)者參閱了有關(guān)中醫藥、植物學(xué)及關(guān)于野菜食用的文獻,將植物的藥用功效、食用方法、有毒部位等內容列于每種植物的說(shuō)明內容當中,便于讀者查閱。 有許多植物雖然古人認為可食用,但隨著(zhù)科學(xué)的發(fā)展和研究的深入,被證實(shí)有毒。這所說(shuō)的有毒野菜是指一切可以引起身體不適作用的野菜,如蕨菜自古至今被人們食用,但近期研究發(fā)現其有致癌作用。有些具有藥理作用的植物,正常人食入后就會(huì )引起不適癥狀,而據《中華本草》記載,目前絕大多數野外生長(cháng)的植物均有一定的藥理作用,這些藥理作用可以針對性地用于治病,如果健康的正常人超量食入就會(huì )引起中毒癥狀。大多數野外生長(cháng)的植物無(wú)論有毒與否,從中醫藥的角度看,均不適合非對癥人群超量食用。所以,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我們不提倡吃野菜,更不提倡多吃或長(cháng)期吃野菜,一些有小毒或毒理不清的野菜更不可以食用。 編著(zhù)者在查閱大量有關(guān)植物分類(lèi)、中草藥、野菜等文獻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了目前野外較常見(jiàn)的可用作野菜的植物500種,包括有文獻記載可大量食用的植物、據現代研究證實(shí)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藥的植物等。將有毒植物和常用于中藥植物收錄入本書(shū)的目的是幫助讀者全面認識野外植物,避免誤采誤食有毒植物。認識一些常用的藥用植物,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還可能在必要時(shí)用于自救或救人。 為便于非植物學(xué)專(zhuān)業(yè)的普通讀者快速鎖定查閱范圍、快速識別植物,編者對本書(shū)內容進(jìn)行了獨特的編排。本書(shū)主要按照野外觀(guān)察植物的感官認識順序來(lái)編排內容,如讀者野外首先看到的是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陸生等,本書(shū)就先從這些方面對植物進(jìn)行大體分類(lèi)。植物葉的形態(tài)變異度較小,且在生長(cháng)期及枯萎期均存在,所以本書(shū)選擇從植物葉的形態(tài)上入手對植物進(jìn)行分類(lèi),從而進(jìn)一步縮小識別范圍。本書(shū)共分三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直立草本植物,第二部分藤蔓類(lèi)植物,第三部分灌木和喬木,共涉及野菜500 種,包括有藥用功效的和多食或食用方式不當會(huì )有毒性的野菜。書(shū)中對每一種植物的種名、學(xué)名都進(jìn)行了規范,并在照片上進(jìn)行了簡(jiǎn)要說(shuō)明,確保植物鑒定的準確性,最后讀者可以通過(guò)查閱本書(shū)中每一種植物的特征性照片對植物進(jìn)一步鑒別。 本書(shū)僅介紹植物相關(guān)知識,請勿擅自采集野生植物藥用或食用,如要采集野生植物食用,請在專(zhuān)業(yè)人員指導下食用,并請注意保護野生植物資源。 由于編著(zhù)者時(shí)間和知識水平所限,書(shū)中難免存在疏漏或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編著(zhù)者 2024年6月
張鳳秋,遼寧省錦州市林業(yè)草原保護中心,植物鑒定工程師?!吨袊幱弥参铩肪帉?xiě)人員之一。常年在野外從事植物采集及鑒定工作,積累了大量的植物資源照片及標本素材,植物識別鑒定工作經(jīng)驗豐富。
本書(shū)收錄了野外較常用作野菜的植物500 種,主要包括有文獻記載可大量食用的植物、據現代研究證實(shí)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藥的植物等。每一種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識別特征的彩色照片,并對植物的別名、學(xué)名、科屬、識別特征、分布及生境、營(yíng)養及藥用功效、食用部位及方法、毒性等信息進(jìn)行了簡(jiǎn)要的文字描述,并在圖片上做了說(shuō)明。 本書(shū)內容按照野外觀(guān)察植物的順序進(jìn)行編排,首先按照讀者對植物的直觀(guān)感受,即植物的大小、水生或陸生、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等進(jìn)行大體分類(lèi),再根據葉的形態(tài)進(jìn)一步分類(lèi)。讀者可以通過(guò)查閱本書(shū)中每一種植物的特征性照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對植物進(jìn)一步鑒別。本書(shū)適合中醫藥、植物學(xué)、農學(xué)、園林學(xué)等專(zhuān)業(yè)人員及植物愛(ài)好者參考閱讀。
第一部分 直立草本植物 001 一、陸生植物 003 (一)莖生葉明顯 004 1. 單葉、葉卵圓形 004 (1)葉緣整齊、葉互生 004 紅蓼 004 萹蓄 005 叉分蓼 006 酸模葉蓼 007 酸模 008 皺葉酸模 009 羊蹄 010 長(cháng)葉酸模 011 全緣橐吾 012 軸藜 013 反枝莧 014 凹頭莧 015 北美莧 016 繁穗莧 017 中亞濱藜 018 東亞市藜 019 葶藶 020 錐果芥 021 尖被藜蘆 022 商陸 023 西伯利亞遠志 024 月見(jiàn)草 025 長(cháng)毛月見(jiàn)草 026 大葉柴胡 027 矮桃 028 山茄子 029 附地菜 030 北附地菜 031 龍葵 032 聚合草 033 二苞黃精 034 五葉黃精 035 熱河黃精 036 玉竹 037 鹿藥 038 鴨跖草 039 狗舌草 040 寶珠草 041 狼毒大戟 042 毛穗藜蘆 043 野亞麻 044 全葉馬蘭 045 旋覆花 046 (2) 葉緣整齊、葉對生和輪生 047 黃芩 047 堅硬女婁菜 048 千屈菜 049 露珠草 050 黃連花 051 鱧腸 052 毛蕊卷耳 053 鵝腸菜 054 繁縷 055 雀舌草 056 狗筋蔓 057 歪頭菜 058 地梢瓜 059 山羅花 060 馬齒莧 061 疏柔毛羅勒 062 (3) 葉緣有齒、葉互生 063 鐵莧菜 063 假酸漿 064 扯根菜 065 兩棲蔊菜 066 藜 067 灰綠藜 068 獨行菜 069 驢蹄草 070 蹄葉橐吾 071 寬葉獨行菜 072 聚花風(fēng)鈴草 073 紫斑風(fēng)鈴草 074 牧根草 075 柳蘭 076 水珠草 077 細葉穗花 078 管花腹水草 079 石沙參 080 日本毛連菜 081 草地風(fēng)毛菊 082 濕生狗舌草 083 興安一枝黃花 084 狹葉沙參 085 蒼術(shù) 086 東風(fēng)菜 087 返顧馬先蒿 088 菊芋 089 牛蒡 090 蒼耳 091 毛酸漿 092 薺苨 093 荊芥 094 薄葉薺苨 095 毛萼香芥 096 紫菀 097 三脈紫菀 098 馬蘭 099 小蓬草 100 掛金燈 101 刺兒菜 102 絨背薊 103 黃瓜菜 104 山馬蘭 105 山柳菊 106 牛膝菊 107 雞腿堇菜 108 庫頁(yè)堇菜 109 雙花堇菜 110 一年蓬 111 山梗菜 112 費菜 113 (4) 葉緣有齒、葉對生或輪生 114 桔梗 114 透莖冷水花 115 腺梗豨薟 116 毛梗豨薟 117 輪葉八寶 118 長(cháng)藥八寶 119 狹葉蕁麻 120 寬葉蕁麻 121 藿香 122 水棘針 123 海州香薷 124 活血丹 125 毛建草 126 蒙古風(fēng)毛菊 127 野芝麻 128 地筍 129 薄荷 130 銀線(xiàn)草 131 山菠菜 132 紫蘇 133 甘露子 134 華水蘇 135 香薷 136 毛水蘇 137 風(fēng)輪菜 138 麻葉風(fēng)輪菜 139 草本威靈仙 140 林澤蘭 141 展枝沙參 142 多歧沙參 143 2. 單葉、葉長(cháng)條形 144 (1)葉互生 144 地膚 144 鹽地堿蓬 145 濱藜 146 狼爪瓦松 147 有斑百合 148 卷丹 149 山丹 150 堿蓬 151 長(cháng)喙婆羅門(mén)參 152 華北鴉蔥 153 無(wú)翅豬毛菜 154 豬毛菜 155 (2)葉對生和輪生 156 黃精 156 興安天門(mén)冬 157 長(cháng)蕊石頭花 158 山螞蚱草 159 狹葉黃精 160 龍須菜 161 石刁柏 162 3. 單葉、葉分裂 163 (1) 羽狀裂葉、葉互生/ 163 苦苣菜 163 野蘇子 164 高山蓍 165 亞洲蓍 166 多花麻花頭 167 琥珀千里光 168 歐洲千里光 169 福王草 170 絲毛飛廉 171 煙管薊 172 野薊 173 大刺兒菜 174 風(fēng)毛菊 175 茼蒿 176 菊苣 177 翼柄翅果菊 178 翅果菊 179 蒙古馬蘭 180 中華苦荬菜 181 泥胡菜 182 菊葉香藜 183 美花風(fēng)毛菊 184 尖裂假還陽(yáng)參 185 諸葛菜 186 澤芹 187 匙薺 188 垂果大蒜芥 189 芝麻菜 190 風(fēng)花菜 191 沼生蔊菜 192 薺 193 水飛薊 194 長(cháng)裂苦苣菜 195 續斷菊 196 歐亞蔊菜 197 無(wú)瓣蔊菜 198 (2) 羽狀裂葉、葉對生/ 199 敗醬 199 糙葉敗醬 200 窄葉藍盆花 201 纈草 202 (3)掌狀裂葉 203 冬葵 203 夏至草 204 短瓣金蓮花 205 紅花變豆菜 206 和尚菜 207 兔兒傘 208 東北老鸛草 209 北烏頭 210 益母草 211 細葉益母草 212 黃花烏頭 213 毛茛 214 野西瓜苗 215 (4)其他形裂葉 216 苘麻 216 雜配藜 217 無(wú)毛山尖子 218 山牛蒡 219 曼陀羅 220 柱毛獨行菜 221 黃花蒿 222 大齒山芹 223 石防風(fēng) 224 防風(fēng) 225 棱子芹 226 白芷 227 香芹 228 蛇床 229 拐芹 230 茵陳蒿 231 大籽蒿 232 蔞蒿 233 播娘蒿 234 白屈菜 235 小花鬼針草 236 婆婆針 237 毒芹 238 東北羊角芹 239 峨參 240 鴨兒芹 241 水芹 242 珊瑚菜 243 短毛獨活 244 野菊 245 甘菊 246 4. 復葉 247 (1)羽狀復葉 247 地榆 247 白花碎米薺 248 齒苞風(fēng)毛菊 249 龍牙草 250 路邊青 251 委陵菜 252 朝天委陵菜 253 菊葉委陵菜 254 大狼耙草 255 狼耙草 256 中華花荵 257 小白花地榆 258 豆茶山扁豆 259 決明 260 金盞銀盤(pán) 261 雞冠茶 262 (2)三出復葉 263 花苜蓿 263 野火球 264 興安升麻 265 大三葉升麻 266 單穗升麻 267 棉團鐵線(xiàn)蓮 268 芍藥 269 展枝唐松草 270 箭頭唐松草 271 唐松草 272 假升麻 273 落新婦 274 大落新婦 275 尖萼耬斗菜 276 苜蓿 277 天藍苜蓿 278 白花草木樨 279 草木樨 280 (二) 無(wú)莖生葉或莖生葉不明顯 281 1. 卵圓形單葉 281 平車(chē)前 281 丹東蒲公英 282 鴉蔥 283 桃葉鴉蔥 284 車(chē)前 285 大車(chē)前 286 朝鮮蒲公英 287 白緣蒲公英 288 華蒲公英 289 紫花地丁 290 早開(kāi)堇菜 291 蒙古堇菜 292 東北玉簪 293 鈴蘭 294 細距堇菜 295 款冬 296 東北蒲公英 297 蒲公英 298 茖蔥 299 2. 條形葉 300 山韭 300 黃花蔥 301 薤白 302 長(cháng)梗韭 303 北黃花菜 304 白茅 305 馬藺 306 綿棗兒 307 黃花菜 308 知母 309 球序韭 310 3. 葉分裂 311 東北蹄蓋蕨 311 桂皮紫萁 312 莢果蕨 313 蕨 314 新蹄蓋蕨 315 多被銀蓮花 316 半夏 317 白頭翁 318 東北南星 319 細齒南星 320 荷青花 321 槭葉草 322 4. 復葉 323 硬毛棘豆 323 莓葉委陵菜 324 翻白草 325 米口袋 326 狹葉米口袋 327 白花酢漿草 328 黃毛棘豆 329 5. 無(wú)明顯葉 330 問(wèn)荊 330 列當 331 黃花列當 332 二、水生植物 333 柳葉菜 334 柳葉鬼針草 335 菰 336 石龍芮 337 水蓼 338 香蒲 339 小香蒲 340 水燭 341 蘆葦 342 雨久花 343 東方澤瀉 344 荇菜 345 水鱉 346 歐菱 347 槐葉蘋(píng) 348 大薸 349 水蔥 350 花藺 351 黑三棱 352 喜旱蓮子草 353 北水苦荬 354 野慈姑 355 芡 356 蓮 357 第二部分 藤蔓類(lèi)植物 359 一、匍匐草本 361 (一)單葉 362 (二)復葉 362 海濱山黧豆 362 山黧豆 363 大山黧豆 364 蛇莓 365 酢漿草 366 蕨麻 367 東方草莓 368 蛇含委陵菜 369 二、草質(zhì)藤本 371 (一)單葉 372 1. 葉不分裂 372 (1)葉互生 372 扛板歸 372 白背牛尾菜 373 赤瓟 374 羊乳 375 竹葉子 376 落葵薯 377 齒翅蓼 378 黨參 379 牛尾菜 380 腎葉打碗花 381 金燈藤 382 菟絲子 383 (2)葉對生 384 啤酒花 384 蘿藦 385 (3)葉輪生 386 林生茜草 386 2. 葉分裂 387 葎草 387 裂瓜 388 佛手瓜 389 打碗花 390 旋花 391 穿龍薯蕷 392 薯蕷 393 (二)復葉 394 大葉野豌豆 394 大花野豌豆 395 廣布野豌豆 396 山野豌豆 397 兩型豆 398 三、木質(zhì)大藤本 399 (一)單葉 400 1. 葉緣整齊 400 忍冬 400 2. 葉緣有齒 401 軟棗獼猴桃 401 南蛇藤 402 五味子 403 3. 葉分裂 404 山葡萄 404 (二)復葉 405 1. 羽狀復葉 405 辣蓼鐵線(xiàn)蓮 405 厚萼凌霄 406 短尾鐵線(xiàn)蓮 407 2. 三出復葉和掌狀復葉 408 葛 408 白蘞 409 第三部分 灌木和喬木 411 一、單葉 413 (一)葉緣整齊 414 1. 葉互生 414 望春玉蘭 414 玉蘭 415 照山白 416 枸杞 417 沙棗 418 牛奶子 419 小葉楊 420 興安杜鵑 421 迎紅杜鵑 422 水栒子 423 中國沙棘 424 紫玉蘭 425 2. 葉對生和輪生 426 藍果忍冬 426 紫丁香 427 暴馬丁香 428 華北忍冬 429 北京忍冬 430 金銀忍冬 431 金花忍冬 432 紅松 433 油松 434 樟子松 435 華山松 436 赤松 437 (二)葉緣有齒 438 1. 葉互生 438 杜仲 438 山楊 439 黑澀石楠 440 旱柳 441 尖葉紫柳 442 細枝柳 443 三蕊柳 444 大黃柳 445 東北李 446 黑樺 447 白樺 448 太平花 449 山荊子 450 斑葉稠李 451 桃 452 秋子梨 453 花紅 454 櫻桃 455 楸子 456 水榆花楸 457 杜梨 458 遼椴 459 毛櫻桃 460 東北扁核木 461 郁李 462 東北杏 463 山杏 464 齒葉白鵑梅 465 歐李 466 稠李 467 紫葉稠李 468 紫葉李 469 木槿 470 北美海棠 471 酸棗 472 衛矛 473 構 474 東北茶藨子 475 紅茶藨子 476 黑茶藨子 477 山楂 478 毛山楂 479 牛疊肚 480 庫頁(yè)懸鉤子 481 銀杏 482 2. 葉對生 483 (三)葉分裂 483 茶條槭 483 雞樹(shù)條 484 元寶槭 485 二、復葉 487 (一)羽狀復葉 488 1. 奇數羽狀復葉 488 刺槐 488 槐 489 花椒 490 胡桃楸 491 山刺玫 492 玫瑰 493 花楸樹(shù) 494 長(cháng)白薔薇 495 傘花薔薇 496 花木藍 497 朝鮮槐 498 梣葉槭 499 欒 500 遼東楤木 501 茅莓 502 牡丹 503 2. 偶數羽狀復葉 504 山皂莢 504 紅花錦雞兒 505 小葉錦雞兒 506 樹(shù)錦雞兒 507 金露梅 508 銀露梅 509 香椿 510 (二)掌狀復葉 511 胡枝子 511 短梗胡枝子 512 牛枝子 513 興安胡枝子 514 省沽油 515 無(wú)梗五加 516 刺五加 517 參考文獻 518 中文名稱(chēng)索引 519
ISBN:978-7-122-44661-9
語(yǔ)種:漢文
開(kāi)本:64
出版時(shí)間:2024-05-01
裝幀:精
頁(yè)數:524